大
中
小
根据山南市文物安全联席会议要求,各县(区)高度重视、紧密部署、结合实际开展了明火隐患排查整治工作,为文物保护单位预防火灾事故发生做出了积极努力。
通过排查发现我市个别文物保护单位存在:燃香炉、酥油灯底座无阻燃物;厨房灶台未安装铁皮隔火涂层;消防器材过期、失效;电线线路老化、线路裸露等安全隐患。
针对存在的问题,各县(区)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及对策:一是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,发挥新媒体作用,提升公众文物保护理念。充分利用“5·18国际博物馆日”、“文化遗产日”等重要节日开展系列活动;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开展宣传报道,使文物保护理念更加深入人心。二是增强文物保护意识,加强管理积极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。认真贯彻好“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加强管理”的文物工作方针,健全和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,严格落实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,加强对单位内部人员用火的管理,做好安全自查、隐患排查;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,确保文物场所管理工作有效落实。三是争取资金,改造公共消防设施。相关部门争取文物保护资金,购买酥油灯隔热阻燃材料、安装铁皮隔火涂层、电气开关及线路老旧改造、更换消防设施设备等,部分隐患问题得到整改和解决,及时的消除文物安全隐患。如:洛扎县文物局投入1.2万元及时解决了两处文保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。四是加大明火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力度。加强相关部门沟通协调,联合开展文物安全隐患排查工作,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,防止火灾事故发生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